农村最常见的蛴螬、金针虫、蝼蛄有多可怕?怎么防治更轻松?
在农村,种菜一定会遇到害虫,其中,蛴螬、金针虫、蝼蛄最为常见,对农人危害也最大。
在农村,种菜一定会遇到害虫,其中,蛴螬、金针虫、蝼蛄最为常见,对农人危害也最大。
种植大蒜时,满心期待的蒜苗却迟迟不见破土,这让不少种植户愁眉不展。明明精心选种、认真播种,为何大蒜不出苗?除了常见的种子质量、土壤问题,还有3个容易被忽视的“隐形原因”,只有及时发现并科学补救,才能避免减产风险。
根据各地灯诱成虫数量和田间调查虫口密度,结合气象因素综合分析,9月26日,省农技中心发布我省秋播地下害虫发生趋势预报,预报秋播期地下害虫总体发生程度2级。其中:蛴螬2级,金针虫和蝼蛄1级。
地下害虫危害是作物在育苗期和幼苗生长发育阶段的主要虫害,忽视地下害虫的防控,可降低作物种苗的培育质量,减损作物的种植效益,对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影响较大。
不是水肥不足,不是天气无常,而是无处不在、杀之不尽的地上地下害虫!从播种开始,蛴螬、蝼蛄、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就直接啃食种子和根系,导致出苗不齐、弱苗频发;而生长期蚜虫、飞虱等地上害虫持续侵袭茎叶和穗部,不仅直接影响光合作用,还会传播病害,造成小麦千粒重下降、品质
九月是马铃薯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,此时块茎进入快速膨大阶段,同时面临晚疫病高发、昼夜温差增大等严峻挑战。科学的田间管理直接影响产量与品质,需从水肥调控、病害防治、植株调整等多维度入手。
这是一些农户们给小帮手的留言,那么这里小帮手就详细和大家说说,小麦为什么要拌种?不拌种行不行?
小麦拌种是预防病虫害、保障小麦健康生长的重要环节。选对拌种剂,不仅能有效防治病虫害,还能提高小麦的抗逆性,为高产稳产打下坚实基础。那么,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拌种剂,种植户该如何选择呢?
近年来由于复种指数的不断增加、大量秸秆的盲目还田等原因,小麦病害逐年加重,所以“预防为主,防治结合”的思想被大多数老百姓所接受,包括选种、晒种、拌种,其中拌种更是重中之重!
联苯呋虫胺杀什么虫作为一种高效新烟碱类杀虫剂,其广谱性特点使其在农业和卫生害虫防治领域展现出显著优势。除已知的蚜虫、飞虱、粉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外,其独特的作用机制还能有效防控以下三类易被忽视的靶标害虫:
在大蒜种植过程中,拌种是一项看似简单却极为重要的技术措施。新农人小刘在其抖音视频中详细介绍了大蒜拌种的作用,引起了众多农民朋友的关注。那么,大蒜种植中拌种的作用到底是什么?它对大蒜生长和产量有哪些具体影响?本文将结合新农人小刘的视频内容和相关专业知识,全面解析
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,溴虫氟苯双酰胺虽然也是双酰胺家族的重要成员,但是他和A,B两派有着完全不同的作用机理,国际杀虫剂抗性行动委员会(IRAC),为他独开一门,归为:第30组,也是第30组的第一个化合物,由此可见溴虫的武功可谓独步武林。
玉米出不好苗,很可能会导致缺苗断垄,或者幼苗大小不一,生长受到限制,影响后期产量。从当前的农业发展来看,玉米出苗不好的情况出现频率较高,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,最主要的为种子、气候条件、土壤等几个方面。有的是单一因素导致的,有的是多个因素综合影响的。具体原因如
夏至过后,小菜园里最让人惦记的,除了瓜果,就是那一畦绿油油的韭菜了。看着它们疯长,不少朋友手痒想割一茬?且慢!老话说“六月韭,臭如狗”,虽然形容夸张了点,但夏天韭菜确实口感差、纤维粗、味道冲。不过,千万别因此就觉得伏天可以放任不管!想等到秋风送爽时,割下那水灵
播种前10天左右剥壳,剥壳前选择晴天带壳晒2~3天,每亩种子(约15~17千克)用药(25%噻虫.咯.霜灵悬浮种衣剂)80毫升+贝键(10%嘧菌酯悬浮种衣剂)30毫升兑水250毫升包衣,拌种后阴干种皮再播种,最好在24小时内播种,可有效防治土传病害(根腐病、茎
• 第一次中耕:出苗后10-15天,浅耕(3-5厘米),清除杂草并松土。
氟虫腈(Fipronil)是法国罗纳-普朗克公司(现属拜耳集团)于1987年研发的苯基吡唑类杀虫剂,化学式为C₁₂H₄Cl₂F₆N₄OS。其作用机制通过阻断昆虫γ-氨基丁酸(GABA)受体调控的氯离子通道,干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,导致害虫死亡。
种玉米最怕两件事:虫害偷吃苗,病害烂了根!普通拌种就像只穿一件衣服,存在明显局限性:
刚播完种就下雨,扒开土一看种子都烂了;地里苗稀稀拉拉,补种都来不及;明明看着挺好,出苗却不足七成……这些揪心场面,老庄稼把式看了都直摇头!出苗率低,一耽误就是一年收成。别急,今天就给大家掏点真家伙,让咱家玉米苗齐、苗壮,赢在起跑线上!
“唉!悔死了!图个早,芒种没到就把玉米种下了,结果你看看这苗…”老王蹲在地头,指着稀稀拉拉的玉米苗,眉头拧成了疙瘩。种子钱、肥料钱、起早贪黑的工夫…眼瞅着都要白瞎了!老王这揪心的场面,咱不少心急的乡亲是不是也经历过?种玉米啊,真不是越早越好!心急,真吃不了热豆